【新闻回放】
“这一次到福建来走一走,找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看一看。看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稍作停顿:
“创新。”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是光学镜头重要制造商。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步入公司展厅,察看产品展示,询问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销售情况。超精密车间内,企业员工向总书记展示了产品生产工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创新,按下了加速键。“十四五”规划纲要分领域阐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篇章位居其首。
福光厂区。池远 摄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强省会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攻关研发更多拳头产品,公司的‘两用技术’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了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欣喜地分享着福光过去一年取得的累累硕果。
一年来,作为福建创新型企业的标杆,福光公司上下牢记嘱托,以“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赶超世界光学先进水平。
福光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池远 摄
做信息化世界的“眼睛”
每天一早,在福光股份的超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工程师们开始一天的忙碌。实验室墙壁上悬挂着“为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攻坚克难”的标语,桌上摆放的镜头,有的小如一个圆点,有的大如一个圆盘,有的像鱼眼,有的像探枪……这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实验室,是福光股份的核心部门。回想起总书记一年前考察时的情景,大家记忆依旧深刻。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问我是哪里毕业的,是否毕业后就到了这里……”超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唐秀娥说,这次经历坚定了她作为福光人坚持创新的决心。
去年在超精密车间内,唐秀娥和同事向总书记展示产品生产工艺,非常自豪地介绍了公司的科研能力和加工水平。
“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每天在变。”何文波时刻提醒福光人,要在光学领域“下功夫”,解决市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牢牢把握全球领先的光学发展方向,跟在别人后面跑是不行的,必须靠自己创新,成为领跑者。
走进福光股份的展厅,展示墙上两张火星高清照片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张是火星地表特写,一张是火星全貌。
“这两张照片是2021年公司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去年5月15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福光股份为天问一号提供了多套光学系统。”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何文波难掩激动之情。
全球首创大口径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全国首创4K、8K、10K超高清镜头,镜片加工精度达纳米级,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以及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作为专业从事特种及民用光学镜头、光电系统、光学元组件等产品科研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球光学镜头重要制造商,福光股份创造了许多行业之最。
“通俗地说,我们专注做好信息化世界的‘眼睛’。”福光展厅工作人员说,光学系统及镜头是信息系统最前端的光电感知核心器件,被称为“信息化世界的‘眼睛’”,是新一代信息系统、智能制造装备、航天航空装备、先进医疗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产业,比如火星探测器上的星敏感器光学导航系统是由福光制造的。在高端智能安防、无人驾驶、数字城市等非定制产品领域,福光的“眼睛”也无处不在。
做全球领先的“追光者”
在福光展厅,发明专利摆了一面墙。
创建以来,福光股份重视研发,立足自主创新,目前拥有60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0项,多个技术攻关在行业内实现了零的突破。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公司的“两用技术”质量管理模式,去年获得了中国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这得益于公司64年的“追光”历程和技术底蕴。何文波说,福光股份源于1958年成立的国营八四六一厂,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光学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去年以来,福光股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继续在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实现技术突破。公司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研制世界最大口径之一的折射式望远镜;完成大口径折反射式10K超高清天文望远镜研制……
早在2005年,福光正式推出第一款安防监控变焦镜头,公司便改变了安防监控领域日韩进口镜头在国内的市场格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变焦镜头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福光股份科创板上市募投项目之一“全光谱精密镜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建成后将巩固公司在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我们允许创新不以岗位为界,实行工艺和研发创新并举,让工艺线上的工人和研发人员站在同一跑道上。同时实施多重激励叠加,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唐秀娥说,不久前一名生产调度人员对镜片光圈检测提出大胆想法,认为通过改进设备可以缩短检测时间。“他的提议马上引起公司重视,我们马上专门组织研发人员开展研发。”
2月15日,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追光者”激励方案发布仪式在福光股份举行。当天,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草案)》,拟向80名员工授予114.98万股限制性股票,同时拟设立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荣誉属于每位福光人,过往的成绩,每位员工是经历者和见证者,因为有努力所以有收获。也正是因为有过去点点滴滴的付出和对公司不离不弃的坚守,才有了今天‘追光者1号’的诞生。”何文波在发布仪式上说,希望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与公司共享利益,未来继续以主人翁姿态为企业、为国家增光添彩。
【延伸报道】
创新大潮涌榕城
一年来,福州市科技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嘱托,全面推进科教兴城战略,谋划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正式启动科创走廊建设,落地建设福州市第二家省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福州市高质量发展,全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科技赋能促发展,创新驱动显成效,榕城大地创新大潮竞奔涌。
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创新策源地。池远 摄
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动能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去年,福州市出台《福州市建设科创走廊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科创走廊的建设,预计2023年初步完成。同时,高站位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奏响了福州市推进创新高地建设的时代强音。市科技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科创走廊以‘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空间格局,串联科学城与老城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用科技力量撬动我市产业快速提升。”
创新大潮竞奔涌,自创区福州片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推出27项改革创新举措,全省首创自创区“一区多园”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退出机制。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大楼主体已封顶。福州市第二家省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落地建设。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全市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5家,达72家;新增市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16家,达67家。
福州软件园。池远 摄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一年来,福州市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发展梯次,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38家,增长36%,总数达2795家。福州市348家企业入选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全省23.8%,数量全省第一。高品质提升双创孵化载体建设。软件园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认定3家省级、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省级、21家市级众创空间。
为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福州市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项目支持,落实普惠政策,持续引导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福州市全社会R&D投入总量225.47亿元,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广“高新贷”“科技贷”业务,2021年共计发放“高新贷”4.19亿元,“科技贷”21.38亿元。
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基于实景地图的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及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近日,福州市确定了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涉及6个科技重大项目,预计研发总投入9400万元,将获得经费补助1100万元。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2021年福州市开展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共获立项15项。一年来,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福州市还深化“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平台”APP建设,入驻“e福州”平台,举办8场科技成果对接推介会。
科特派黄镇(左)指导金鱼培育技术。池远 摄
推动科特派制度走深走实
科技特派员赖谱富优化干鲍加工技术,帮助企业建立全国第一条鲍鱼罐头加工生产线;科特派苏荣瑞运用“农业气象物联网+VR/AR”技术,让气象数据成为农业“助产士”;科特派张怡突破性解决了制约鱼糜制品加工的技术瓶颈,帮企业新增年产值7亿元……截至目前,福州市累计选认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超3000名,还有一批团队、法人科特派,实现了省、市科特派130个乡镇全覆盖,带动县级科特派覆盖2197个行政村。
这一年来,福州市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同时运用“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科技特派员管理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优平台载体,扎实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走廊建设、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专项行动”,实施R&D稳增计划,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深度融合,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强化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创新基础能力。集聚创新人才,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