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吉特瑞:向海问药 点“壳”成金

吉特瑞深耕“蓝色药库”,研发“骨填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

向海问药 点“壳”成金

榕商名片

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蓝色药库”建设创新,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利用废弃贝壳制造的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骨填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大大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多年来,吉特瑞结合福建“山区特点、沿海特色”,利用废弃资源发展高端医疗产品,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张其清(中)和同事探讨技术问题。记者 石美祥 摄

废弃的牡蛎壳变得比黄金还贵,这样的“魔术”你相信吗?在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前不久,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骨填充材料”成功注册,掀起行业颠覆性技术革命。

这不是吉特瑞“孕育”的第一个智慧结晶。公司创立10年来,已有医用胶原膜、医用胶原修复膜等4款产品上市销售,另有3款产品进入申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这些产品每一个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吉特瑞公司是如何做到创新引领的?日前,记者走进公司寻找答案。

坚持探索18年

实现向海问药

“别看材料不起眼,但市场上不到1克重的引导人体骨病缺损再生修复材料,售价达2000多元。”吉特瑞创始人张其清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新注册成功的“骨填充材料”。

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二级教授张其清就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他要利用家乡福州来源广泛、易得的牡蛎壳为原材料,研发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器械人工骨产品,在为“蓝色药库”增添创新精品的同时,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在全球还没有先例。张其清认为,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自己开创新赛道。2013年他回到故乡,在福州高新区创办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牡蛎壳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氨基酸及各种微量金属元素,用其转化为多孔结构的‘骨填充材料’,与人体骨成分、结构相近,生物相容性好。该产品独特的三维多孔结构设计,有利于细胞在材料上黏附、分化和增殖,能显著引导新骨再生。”张其清介绍,牡蛎壳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大幅度减少医疗费用。

目前,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近百亿元,但国内骨修复材料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据介绍,目前临床使用的骨修复产品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等,存在取材困难、排异、难降解等问题,这意味着吉特瑞的“骨修复材料”将为市场提供更好的选择。

控制牡蛎壳转化工艺、调控降解率与新生组织再生速率匹配度……18年来,张其清和研发团队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历经数千个日夜,向海问药的想法终于变成现实。

2023年5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评,“骨填充材料”成功注册。目前已有多家省内外医疗机构上门寻求合作。

产品接连上市

逐步替代进口

将牡蛎壳变成“骨填充材料”,是吉特瑞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攻关“卡脖子”技术的缩影。

“福州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一站式服务,审批速度也很快。‘后方稳定’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成果落地。”张其清说,公司创立10年来,已有医用胶原修复膜等4款产品上市销售,另有3款产品进入申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吉特瑞的产品涵盖整形外科、五官科、骨科等多个医用领域。其中,医用胶原膜和医用胶原修复膜是公司的王牌产品,打破了同类产品长期依靠进口的技术壁垒。医用胶原修复膜以鱼鳞、鱼皮、贝壳和藻类等材料生产,可实现人体皮肤和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目前已经在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五官科和神经外科广泛试用,销售范围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500多家医院。

此外,吉特瑞还结合福建山区资源,用海狸鼠尾部肌腱研发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以前的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长期依靠进口,临床使用的羊肠线毒副作用大,且不易降解吸收。用海狸鼠尾部肌腱制作成的可吸收缝合线,韧性强,可用于剖腹产等创口面积大的手术,每一根缝合线半径仅有0.1纳米,比头发丝还细。使用该产品伤口愈合更快,术后疤痕更轻微,且价格仅有进口产品的一半。

广泛招揽人才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无论是“骨填充材料”,还是医用修复膜、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处处可见吉特瑞青年人才奉献的身影。

数十年的科研经历,让张其清对人才在学科发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理解。他回到家乡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揽人才、组建团队。在吉特瑞,张其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组建了一支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内的60多人的研发队伍。

“研究人员更需要关注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张其清说。他组建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等,还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项目落地,为高校学子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助力建设福建生物医药人才库。

眼下,吉特瑞已形成“高层次人才多、高科技项目多、高水平成果多”的“三多”发展态势,累计引进30多名核心研发人员,先后牵头组织、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