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山村今更“红”
晋安降虎村发展红色文旅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小学生们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降虎)纪念馆。记者 陈暖 摄
位于晋安区宦溪镇的降虎村一直很“红”。
自古以来,降虎村守着福州“北大门”。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登上降虎村,在梧桐山一带与国民党军激战。从烽火岁月中走来,降虎村也因此留存了红军墓、烈士纪念碑、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壕等大量红色遗址。
过去藏在深山的红色村庄,如今发展得如何?能否“长红”下去?日前,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走进降虎村,一探究竟。
村级公司统筹
升级红色文旅体验
“眼前的这组浮雕,是以降虎战斗为背景创作的……”一到周末、节假日,降虎村红色遗址人流如织。2019年以来,该村共接待党建团队超2000多批、参观者逾10万人次。
但人气和名气也带来了新挑战:缺少专业讲解团队,接待场次一多,讲解员分身乏术;早年修建的纪念馆规格小、馆陈少,缺乏特色亮点;村道狭窄,行车困难,引起了一些游客的抱怨……
问题显露之初,降虎村两委就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当即调研、开会,抓紧查缺补漏。经多次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整合资源,成立村级公司统筹管理。
“我们注册成立了红色降虎文化有限公司,发展的方向很明确,打算在挖掘红色文化和打造党建服务高端产品上下足功夫。”降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俞玲俐表示,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与村级事务、农民利益同向发力,带动乡村发展步入正轨。
2022年,降虎村争取到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70万元,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降虎)纪念馆提升改造项目资金355万元,全部投入到新一轮建设中。
去年底,改造提升后的纪念馆重新开放,新增了声光电设备、多媒体互动系统,包括四块大屏幕、红军北上动态线路图以及线上敬献花篮等互动装置,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历史文化展示空间;敞亮的二楼可容纳近200人,村里开会、办活动的场地也不用愁了。
俞玲俐说,今年上半年,降虎还引进了一家文旅企业,看中村里的“红色氛围”,将为村庄打造更具特色的红色文旅研学活动,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修缮古道迎客
打造走红新亮点
除了红色文化,当下的降虎村还在植入更多新的“走红基因”。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降虎村正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红出圈。在网友分享的视频中,记者看到,一道藤蔓遍布、绿意掩映下的古寨门,藏在村子的东北角,像是个通往古今的开关,自旋转的那一刻起,历史就在脚下。
“这扇门背后的古道,在旧时是一条通往京城的官道,数不清的学子通过古道进京赶考,或是衣锦还乡。”俞玲俐介绍,如今,旧古道也迎来了新行人。“现在的古道成了福州经典的徒步路线之一,时常能看到背包客慕名前来。”
对于古道,降虎十分珍视。这几年,村里秉持着“修旧还旧”的理念,对古道进行修缮,只填补了空缺的石头,加修排水系统防止山洪破坏路面,让古道尽可能保留宋时风貌的同时,成为村庄的引流密码。
与此同时,周边荒废的农田正凭借“一个支部一亩田”活动,有了“新主人”。“招募令”一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空院及晋安区委组织部等十余个党组织迅速集结,在降虎认耕认种,越来越多的闲置田地开始焕发新生。
新老村民共建
过上红火新生活
乡村从走红到长红,少不了村民们“助燃”,不少降虎村民也因为村庄发展过上了红火日子。
在古驿道旁,村民朱建忠依托自家房子开了间“古道人家”餐饮店。记者到时,未到饭点,三两村民正熟络地将木桌当茶几,品着茶,闲话家常。
“这些年进账还可以,供应的青菜、土鸡土鸭都是自家的,炖汤特别鲜,游客都赞不绝口。”老朱说,尤其是节假日,到访的团体游客成了客源保障。老朱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国庆的一场盛况:降虎古街上,多张长桌一字排开,数十名游客围坐一起,共享“农家宴”。
在当地,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一户村民一年可额外增加三四万元。
降虎村村支书罗熙告诉记者,如今的降虎村,既有老村民们支起的粉干摊、茶馆,办的农家乐,也有新村民建设的民宿、菌草微生物农业实验基地,往日静谧的村庄因此热闹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还建立了“乡贤基金会”,为降虎村的老人提供看病钱、为小孩提供助学金。
年轻的降虎村两委成员们打算继续大力发展红色文旅,开发新的红色文化党建服务高端产品,并融合生态绿色、文化古色,邀请新老村民一起,为振兴乡村注入新动力。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翁彬冰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