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文化中国行·探访河北丨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千年窑火 一展瓷韵之美

在保护中传承弘扬,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中国行·探访河北”专栏,今天一起走进冀南磁州窑,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民窑体系,因其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磁州窑着眼民间,深入穷闾陋巷、下里巴人中,安守质朴不以华丽悦众,纹饰釉彩均投寻常百姓所好,虽经宋金连年战火纷乱,却仍然呈现出顽强生命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立忠:

研究磁州窑它可以研究中国陶瓷史,为什么呢?因为它这个是民窑,民窑是保护老百姓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窑,哥、汝、钧、官、定(窑)都有断烧的历程,唯独磁州窑始终没断烧,这是一个完整的陶瓷链。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陶瓷史上,磁州窑功若丘山。它用毛笔蘸釉料在胎体上直接绘画,将陶瓷技艺与美术结合,突破当时“官窑”多以单色釉取胜的局限,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立忠:

世界上五彩缤纷的瓷器,发源地就是咱这磁州窑。它有70多种装饰方法。白碱泥,白釉跟黑釉,再加上它的主要烩料铁,相互的交叉应用搭配形成了70多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你想想古代我们制陶人多智慧。

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磁州窑烧制技师从做陶到做瓷,不断丰富创新技艺,从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到诗文书法,从原料、采集到拣选、加工等,总结出70多道工序,让古老的技艺不断绽放新的风采。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姚彦辉:

拉坯的话从开始学徒,到拉成那个杯子或者小瓶,最少3年到5年的时间,我是26年了,从原料啊每个环节都得要了解到,现在就是也带徒弟,要生生不息让它,一定要再传承下去。

时光流转,窑火不灭。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新一代的磁州窑手艺人正在用他们的坚守接续传承,近百家磁州窑经营主体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古老的磁州窑烧制技艺,正在泥与火的交响中织绘最美的“诗和远方”。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化馆馆长 蔺昊波:

我们积极为我们的传承人创造不同的平台和渠道,比如说我们参加了秦皇岛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比如说我们有10个传习所,还开创了历史研学路线,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去更好地去体验磁州窑。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文敏:

瓷器的美凝固了岁月,见证了历史。从一方瓷土,到拉坯成形、琢刻成器、火炼成瓷,不悲不喜、静心作瓷,凝聚了千百年来磁州窑人对传承的坚守与开拓,也让承袭千年的磁州窑在新与旧的碰撞中重现繁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立忠:

磁州窑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东方的朴实的思想,亲民的朴实的一种美,这种美是会永远传下去的。这个时代要怎么画?用什么形?我要求(自己)要有这个时代的形体,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也是一个磁州窑陶艺人的梦想。


来源:河青新闻网
编辑:叶虹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