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福建日报》第01版
重阳时节,马祖澳风平浪静,碧海蓝天。伴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声,从马祖出发的“吉顺10号”客轮缓缓靠岸,35名台胞经两马“小三通”航线顺利抵达福州马尾。
闽台一水相连,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风,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福建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谆谆嘱托:“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度来闽考察,勉励八闽儿女“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
牢记谆谆嘱托,福建深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两岸同胞情感最温馨家园、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应通尽通
“小三通”架连心桥
在马祖读初中的陈芃恩,年龄不大,却是“小三通”的常客。为了陪爸爸过重阳节,她和弟弟策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搭“吉顺10号”到福州过节,逛街、购物、登山、探亲,满满的打卡行程让父亲笑意盈盈。
“马祖来福州,一个小时就到了,周末我还经常跟同学过来喝奶茶。”一踏上琅岐码头,陈芃恩脸上笑开了花。
同船抵达的,还有马祖乡亲刘秋英。经营饭店生意的她,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到福州大采购,这也是很多马祖家庭的选择。“这次准备进点鱼干、淡菜干、礼饼,办酒席用。小到油盐酱醋茶,大到冰箱彩电洗衣机,我们都爱到福州采买,‘一日生活圈’早就实现了!”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于2020年12月26日全面通车运营。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马祖同胞与“小三通”结缘的故事,正是两岸交流走深走实、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生动写照,也是福建扩大对台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
2001年1月2日,“小三通”正式破冰,厦门到金门、马尾到马祖的“两门”“两马”海上客运直航启动,从此拉开了闽台人员直接往来的序幕。
“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它有助于扩大两岸人民交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两岸关系。”在200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说,“两岸合作交流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我们希望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2002年7月,他再次通过媒体向台湾同胞宣告。
2008年,两岸“三通”时代终于到来,闽台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为两岸关系发展史树立了里程碑。
历经20余载,目前福建已开通运营4条“小三通”航线,包括马尾—马祖、厦门—金门、泉州—金门以及连江—马祖海上客运航线,福建作为两岸往来主通道、主枢纽的地位确立。
厦金航线持续改进服务措施,成为两岸人员交流往来的“黄金通道”。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通讯员 刘楷 摄
据厦门边检总站统计,截至目前,“小三通”航线累计验放客轮23万余艘次,运送旅客超2539万人次,已成为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
“‘小三通’是民生线也是连心桥,连接起两岸民心,造福两岸人民。”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说,“小三通”不仅连起亲情乡情,还带来无限商机,为两岸融合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以“通”促融
经济融合更实
“小三通”马尾琅岐码头,闽台驿家窗口前挤满了旅客,不少马祖乡亲正忙着办“福马同城通”卡。
“有这张卡在手,‘同城生活圈’越来越近。福州三坊七巷小黄楼、水榭戏台等景点,我们都是凭卡免费游览的。”马祖乡亲吕姗娴拿到卡后,第一时间领着儿子到福州旅游。截至目前,“福马同城通”卡已办理1800多张。
先行先试推出“福马同城通”卡,打造福马、厦金“同城生活圈”,是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福建的对台先行先试作出明确指示。
“携手发展、融合发展”,福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努力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扎实深入推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加快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基础设施联通率先起步,两岸“生活圈”进一步拉近。
目前,台胞入闽超过1400万人次。福建率先实现与台湾地区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盖,常态化开通17条海空航线,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滚航线、空中直航航线组成的两岸最便捷最经济的海空立体通道。
2023年,厦门港开通首条跨境电商“大三通”海运快线,直航台北。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闽台乡亲同心同行,“新四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通水方面,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600万吨,完成向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未来规划从连江引水经海底管道对马祖供水。通电方面,大陆有关方面已完成相关技术方案,向金门、马祖通电项目福建侧换流站已核准。通气方面,福建已基本具备LNG罐箱供气条件。通桥方面,向金门、马祖通桥项目已形成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并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目前厦金大桥厦门侧项目厦门第三东通道已开工建设。
标准通两岸,携手共发展。福建在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农林渔业等31个领域开展两岸标准共通试点,构建相关标准体系18个,累计研制发布226项两岸共通标准,不断造福两岸业者。
拧紧“合作链”,闽台经贸合作畅通稳中有进。
闽台合作的三大主导产业捷报频传。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转入升级攻坚阶段;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机械装备业朝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闽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进一步深化。
农业交流合作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30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超46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数和规模继续保持大陆首位。
融合发展,基础在通。应通尽通,能融尽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2.5万多个,实际利用台资33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台湾地区成为福建第四大贸易伙伴。
“福建不仅是台资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最佳门户,更是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地。”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苗丰强说,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随着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步伐加快,将不断释放合作共赢红利。
以“惠”促融
社会融合更广
连日来,福州晋安区桂溪社区台胞公寓楼下的早餐屋生意火爆。店主、台胞王淑娟忙碌着操持生意。
“福建是台胞的福地,越来越有家的温馨!”2021年起,福州面向就业创业台胞推出公租房,没多久王淑娟选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截至目前,福州面向台胞提供1050套公租房,已有350户568名台胞入住。
2022年,福州推出的台胞公租房。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从安居到乐业,从追梦到圆梦,越来越多台胞像王淑娟一样被福建不断释放的善意和利好吸引,正以“新居民”身份融入“新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
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
过去的十年,福建切实把中央的“规划图”变为“施工图”,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让台胞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各级各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念好“惠”字经,在惠台利民上继续开大门、迈大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出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设立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率先公布225项落实同等待遇清单……系统完备的惠台利民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福建正成为两岸同胞最温馨的家园。
“我是幸运、幸福的福建女婿。”2002年,来自台湾苗栗的陈柏叡到北京大学攻读医学。2010年,他随爱人来闽发展,成为福州事业单位聘用的首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台胞。
保障更有力,生活更安心。在厦门,金门乡亲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与本市居民同等待遇。在福州,马祖乡亲可享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优惠,台胞可同等参与养老、医保等“五险一金”保障,目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台胞已达3700多人。其他各设区市均开设了涉台服务热线,并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
融合发展,活力在“惠”。
目前,福建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逾80家,前来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近5万人。全省累计已有14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504名台湾专才以陪护乡村的形式参与乡建乡创,覆盖全省475个村庄、87%以上的县(市、区);一大批台胞担任教师、医生、科技特派员,有的还获得“非遗传承人”“劳模”“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同等待遇”落实落细,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驶上快车道。目前,全省各地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经验,取得一批首创性对台融合发展成果,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从台胞享受购房、医保、子女入学等同等待遇,到许可台企同等参与新基建、支持台企开拓内需市场,各种惠台政策措施愈加具体、暖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福建已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首选地。”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说。
以“情”促融
情感融合更深
“海峡论坛是我的红娘,2016年我和太太在海峡论坛上相识,慢慢相知相爱,现在变成了一家四口。两岸婚姻真的甜!”近日,“两岸婚姻一家亲 喜迎国庆心连心”漳台婚姻家庭联谊活动在南靖举行,台青曾冠颖为爱奔赴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找到了,找到了!这里就是我的祖地!”不久前,在南安翔云镇梅庄村的“象山梁氏宗祠”里,来自台湾彰化的梁铭松老先生手捧泛黄的族谱,忍不住泪流满面。
曾冠颖、梁铭松的家国故事,道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血脉相连,亲望亲好。
十年来,福建始终发挥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及历史文化等纽带优势,常态化举办族谱对接、寻根谒祖、宗亲联谊、信俗文化等活动,增强祖地文化对台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拉近了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福建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
累计34万台胞线下参与,让海峡论坛成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
累计3.6万名两岸青年登台亮相,让海峡青年节成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的“金字招牌”。
第十二届海峡青年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两岸青年同台歌唱。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有了龙头引领,福建“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一部门一精品”的两岸交流格局水到渠成——
民心向融,民心盼融。如今,每年200多场大型涉台活动在八闽轮番上演,两岸同胞心贴得更近、情融得更深。26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大陆独领风骚,两岸同胞互诉骨肉亲情,共绘融合愿景,闽台情缘随交流融合绵延。
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
“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厦门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
牢记殷切嘱托,全省各级各部门为台湾青年提供“业、学、住、医、行”一揽子服务,坚持以规模化、多层次、深交流模式开展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打造了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闽台艺术交流展、电竞赛、棒球赛、自行车赛等特色活动,搭建起一座又一座“连心桥”。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跨海入闽,与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成为彼此的“梦想合伙人”。
叙乡谊、拉家常、拜祖庙,一直是闽台民众的共同生活习俗。
280对同名同宗村散落闽台各地,湄洲妈祖、闽王王审知、临水夫人陈靖姑、保生大帝……这些至今风行岛内的信俗文化均发端于福建。请神祇金身入岛巡安,连年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事。祖庙的香火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万千台湾信众,织起最坚实的情感纽带。
融合发展,纽带在“情”。
一个“情”字,让同胞心与心贴得更紧,共推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共建共享第一家园。
……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这是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更是福建的重大发展机遇。
“打造两岸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情感融合‘三大示范样板’,推进构建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空间承载力,也必然会给台胞台企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融合发展的机遇。”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苏美祥说,福建九市一区与台湾渊源深厚且各具特色优势,应因地制宜,以差异化政策做足各地长板;应以点带面,以机制创新盘活各方资源,加快形成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道之行,壮阔无垠。新愿景、新希望、新未来,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伟大征途上,福建正昂首阔步向前。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