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薪火传承 师恩似海

文/本报记者  邹璐

9月10日下午,“道艺薪传”——2018年凤山雅集创作研讨会在南后街36号寿山会馆举办。回到凤山雅集最初出发的地方——三坊七巷,潘惊石师生们感慨万千。从2011年首次凤山雅集至今,风清云淡荏苒八载,弥高弥远“惊石”一韵!8年的光阴洗礼,“凤山雅集”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至今的200多人,已经成为寿山石雕圈中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潘氏师生那份推广寿山石文化的初心。

技归于道,技精于道,技成于道,本次创作研讨会由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主持。研讨会上,与会的各位嘉宾在肯定潘惊石师生的传承精神之时,也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对潘家军未来发展的希冀。在此辑录部分与会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凤山雅集研讨会嘉宾合影

余卫平(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首先要肯定的是凤山雅集这种形式,它不单单是展示了潘惊石跟他的学生近两年传承的成果,更是让我们清晰系统地看到了潘氏一脉艺术流派发展、艺术传承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特色。受场地的限制,很多的作品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现场展出的作品只是代表每一个参与者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心得和成果,将作品教给大家检阅,又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比较,促进彼此的进步。

王祖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连续参加了几次凤山雅集师生展,不仅仅是在福建范围内,他们去了全国很多的地方。这样的活动对于推动寿山石文化的发展,非常有意义。时至今日,“凤山雅集”已经成为寿山石圈中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

另外,我有一个建议,展览的目的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希望下一届的凤山雅集师生展,除了展览外,可以进行一个内部的评比、评奖,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家相互提高、进步。

林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凤山雅集是潘惊石与学生们两年一度的师徒大聚会,也是一场寿山石雕刻艺术群英荟萃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把各自的作品拿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雕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灵感就来了,构思就来了。希望凤山雅集能办得越来越好,办到中国美术馆去,办到北京去,相信寿山石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陈达(福州市清卿薄意艺术研究院院长): 今天看了展览,很多作品在思路、技巧、眼界等各方面都提高了很多,学生们每一年都在进步。这些点滴的进步、优秀的作品,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此情此景,也让我无限的感慨,想起了我的很多恩师。像潘主兰老师、谢义耕老师,他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受益匪浅。当时我们都没怎么报答他们,到后来我想要报答老师,太迟了。所以在今天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觉得一定要强调尊师重道,这个传统要在我们艺术界传承下去。

蓝泰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首先感谢凤山雅集团队,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这么好的艺术展览。我有一个建议,凤山雅集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展览,比如说红色题材类的石雕作品展。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载体,可以让当下年轻人对中国的伟大历史看得见摸得着,让历史文化进入到我们生活的空间。相信通过凤山雅集,一定能让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王晓戈(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看潘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学习能力和拓展能力。好的艺术,它应该是不拘泥于材料,不拘泥于形式,所以在潘老师的作品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展露出一些新的探索,这是非常难得的。看潘老师的作品,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游于艺”,感觉潘老师就像一条鱼一样,在水里悠游,非常自在。这种精神状态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艺术是广阔的天地,我也期待潘老师和潘氏弟子们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有意蕴的作品。

姚春茂(福建省珠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作为潘惊石的学生,我觉得除了要跟老师学习技与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潘惊石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学习他涉古论今的精神。他不满足于老师所教的东西,不断地从老的、旧的内容中学习。埋头苦干不一定是好事,做事情要埋头苦干,但是创作更需要你抬头远望,拓宽眼界,多看书、多学习、多交流,然后从各种不同的门类里,学到很多的东西。对于潘家军来说,最严峻的是要直面更年轻一代人的审美需求,他们的所需所爱,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们现在的东西,我认为这个是你们接下来要去考虑的东西和方向!

黄丽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凤山雅集的团队非常优秀,在行业里面起了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和带领作用。团队里大部分是年轻一代的雕刻师,因此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我也是罗源凤山人,我为寿山石行业有这样一个团队感到自豪。

廖志仁(深圳侨爱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今年,潘惊石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这个荣耀的节点上,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举办这样的师生传承展览,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它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这么多年的坚持,永不放弃走到今天。也让凤山雅集的后辈们看到一条光明的大道,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其次潘家军跨越了60、70、80、90四个年代。在潘惊石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坚持文化素养的提升,坚持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将寿山石雕刻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提升。在这样创作理念的坚持下,整个团队互相学习、整体推进,相信一定能给寿山石行业带来一股新风,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个行业是有生命力的。

最后也祝愿寿山石文化从福建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陈建熙(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恩师):祝贺潘惊石创办的凤山雅集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这几年潘惊石其实很辛苦,遇到了种种困难,他能坚持到今天,真的是很不容易。我作为他的老师,希望凤山雅集,越办越好,走向辉煌!

陈为新(福州市寿山石雕传承人、潘惊石学生):我还记得八年前,第一场凤山雅集展览也是在三坊七巷。一晃八年过去了!八年来我与师兄弟们一起不断钻研,不断成长,我们谨记师父谆谆教诲,不管是为人还是雕刻,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雕刻授艺中师父始终是我们的师父,在生活中师父又和我们兄弟相待!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坚信凤山雅集始终会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团队、一个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平台!感谢凤山雅集!

潘惊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很高兴邀请到了这么多的老师前辈,一起来检验我们这个团队这两年来创作的成绩。正是大家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才使得凤山雅集从小规模的师生雅集,发展到了今天。

凤山雅集的发起是因为我的一些学生徒弟,都非常尊重我,他们有的在外地,但教师节的时候,都会带着他们的新作专程回来看望我,大家在一起聊生活、聊创作。我就和几个徒弟商量,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来一个小型的雅集,大家各自都带作品来,互相切磋技艺。2011年,我们就举办了第一次雅集,也是在三坊七巷。当时在寿山石圈子里一般是个展,很少有师徒联展,但做完展览大家觉得很有意义。就这样,“凤山雅集”形成了“两年一届”的固定传统。这些年来,从福州走出,在浙江、上海、香港、广东等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做居然做了八年。这八年来凤山雅集只做一件事,就是推广寿山石文化,我们师生始终坚持不问功利,只求脚踏实地向大师前辈们学习。一路走过来,当然我们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