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区域的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极具说服力的硬指标。
市科技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812家,不但在增量上实现连续3年翻番,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及总数均位列全市第一。
从跟跑到领跑,何以实现?连日来,记者走访福州高新区,发现在3张高新技术企业“面孔”背后,藏着最好的答案。
“老大哥”的新空间
代表企业:福建晟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亮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项自动化科技设备填补国内空白,预计今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
这是一张熟悉的“老面孔”。
每10台华为手机中,就有一台的触控显示屏经过晟哲科技的设备打磨;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大多经过晟哲科技的铣钉机加工……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科技设备在这里诞生。
晟哲科技创办于2013年,专业从事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尽管技术过硬,但早些年因场地受限,常常被投资方质疑,生产、研究也伸不开拳脚。2019年,福州高新区向晟哲科技抛出橄榄枝。
“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更能安心搞研发,也获得更多机会,发展更有底气了。”晟哲科技副总经理廖嵩缐说,这个“空间”,一个层面是场地,公司建设了自有的生产及研发基地,增添多条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线等;另一个层面是协作,福州高新区经常开展“瞪羚企业”培育活动,并为企业牵线搭桥,联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闽都创新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等。近3年来,企业科技创新转化成果累计30多项,知识产权成果年均申请不少于10项。
对制造业来说,很多高端装备依赖进口,成本高、售后不便。“代替进口、填补国内空白、抢占国际份额是企业的奋斗方向。”晟哲科技财务总监林荣说,在新空间加持下,公司持续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攻克难点,推出一批批量身定制的自动化设备,宁德时代、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福米科技等知名企业都成了公司的客户。
“今年刚开春,公司就收到福米科技的6000万元订单。预计今年产值能突破1亿元。”林荣说,今年公司将扩建研发中心,明年产值有望达3亿元。
记者观察:建厂房、增设备、扩产能……不只是晟哲科技,辉阳电缆科技、祥鑫新能源等企业都在福州高新区不断壮大。少一些花架子,多一点实招、硬招,才能真正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福州高新区在一引一扶之间,找准企业发展痛点,帮到关键处、要害处,实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双赢”。这样的实干作为,是让高新技术企业安心发展的最大吸引力。
亿彤生物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制作试剂。记者 林双伟 摄
“新势力”的迅速成长
代表企业:福建亿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亮点:获评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独家原研体外诊断项目填补行业空白。
这是一张能打的“年轻面孔”。
这个月,亿彤生物运营总监陈佳宇收到一则喜讯,企业获评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亿彤生物2019年在福州高新区成立,专注体外诊断领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如此“年轻”的亿彤生物凭什么拿下“国字号”?答案是过硬的“黑科技”——依托自主建立的原材料研发平台和“慢病快检”技术平台,亿彤生物是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销售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已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检测产品进入市场。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最大的竞争来自对人才的争抢。“3年前,我们看中这里毗邻大学城的优势。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错。”陈佳宇说,公司九成以上科研人员是“95后”,大多来自在榕高校。同时,在福州高新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带动下,公司与高校、福建省创新研究院等开展合作,还创建了亿彤生物医药谷众创空间,吸纳了众多高端技术、产品和人才。
鲨鱼纳米抗体药物就是亿彤生物与闽江学院合作的一个王牌产品。“目前市面上大量抗体依赖进口,如果中间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因素,就会直接影响生产企业的正常产品供给。”陈佳宇说,鲨鱼纳米抗体药物已在市场上应用,实现抗体国产化替代,成本也更加优化。
在高发疾病特检赛道“飞奔”,亿彤生物还推出全国独家原研体外诊断项目,填补了医学界缺少免疫功能量化评估指标的空白。未来,公司还会有多个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面世,为更多高发疾病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等提供帮助。
记者观察:光有数量远远不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背后关键要看政企如何形成合力。企业突围靠创新,规模育林靠生态。在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高校人才济济,加上充分发挥孵化器、研发楼宇、产业园区等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在这里成长为“生力军”。
“头部企业”的坚定选择
代表企业:宽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高新亮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完整的医疗影像设备研发、测试、生产、销售及服务能力。
这是一张跃跃欲试的“新面孔”。
福州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数字产业园项目(一期)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不久后,宽腾医疗的南方总部及区域研发中心将入驻园区,这是2022年福州高新区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宽腾医疗是“头部企业”。
宽腾医疗CT制造基地项目从意向签约阶段就备受瞩目。福州高新区如何在全市夺得“绣球”?“是极致的服务。”宽腾(福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卢仲钊说,比起项目支持、土地供给,企业更看重政府作风、政策补助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
“医疗影像设备很大,很多场地的电梯容量无法满足进场需求。福州高新区服务太到位了,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主动上门现场办公,迅速协调加装电梯,解决了设备进场问题。”卢仲钊坦言,企业被这样的贴心服务征服。
除了服务外,政府提供的各项政策补助也很重要。在科技创新方面,福州高新区对标一流,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八条措施》等,推出生物医药、光电产业、人才等惠企政策110条。
就在这个月,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在“新春第一会”上表示,今年将在减税降费、资金奖补、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力,今后每年新制定或调整发布10项以上全市最优的创新政策。
记者观察: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要有人、有政策,更要有服务。一个区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服务机制,能够最直观地反映该区域的创新环境。把舞台交给企业,把服务做到极致——这是福州高新区引企育企的秘诀。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