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公里,穿江成功!记者30日从建设单位市自来水公司获悉,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工程传来好消息,项目给水管道已于28日下午成功穿越闽江南港(即乌龙江)。这标志着工程已攻克施工最大难点,顺利完成关键控制性节点的施工。项目力争今年6月底通水。
据介绍,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工程给水管管径为DN1000(即管内直径1米),全长2.74公里,其中穿越闽江段达2.06公里。这是福建首例大口径、长距离、复杂地质的大型管道定向穿越工程,也是国内少见的给水管道长距离大型水平定向钻穿江工程。这次穿江是如何完成的?记者带你去了解。
准备回拖入江的管道。
人机协作 江底开“孔”
此次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工程穿江段采用大型水平定向钻法施工,主要包括导向孔掘进、扩孔及管道回拖作业。
根据乌龙江通航安全需要,过江管道埋设位置的深度分别位于江底河床下方的12.5米到19.4米不等。那么,在如此之深的江底,施工如何展开?人机协作是关键。
据介绍,穿江施工分别在乌龙江两岸的仓山区、高新区设定入土点和出土点。施工初始阶段,两侧钻机钻头在江底对向掘进导向孔,并在江底下实现对接。
项目负责人介绍,钻机钻头内部安装着有线导向系统,这就如同在钻头安上了项目团队的“千里眼”,其信号可同步传输至钻机的智慧操控平台,助力工作人员实时掌握钻头的掘进状态,精准指挥项目施工。记者了解到,钻头连接钻杆作业施工,基本上每掘进一根钻杆,工作人员就会跟进调准精度,确保导向孔按照设计曲线掘进。
“导向孔掘进的线路,就是埋设管道的管路,但此时的孔径只有0.4米,想要满足管道埋设需求,必须进一步扩孔。”项目负责人介绍,扩孔作业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升级使用孔径更大的扩孔器完成扩孔,最终扩到空间具备安装管道。
“以项目施工为例,通过4次分级扩孔最终形成了孔径为1.4米的安装孔,具备安装管径为1米的供水管道的条件。”工作人员介绍,与导向孔双向掘进并在江底“会师”不同,分级扩孔采用单向掘进形式。
“扩孔完成后,拖管设施从高新区一侧将预制好的2.06公里待铺设管道一次性回拖至仓山区一侧,正式完成江底管道铺装。”工作人员介绍,整个铺装过程须在匀速下完成,耗时2天左右。
施工人员进行管道“合二为 一”焊接施工。
闯关夺隘 “游龙”过江
江底施工、长距离穿江,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工程对于市自来水公司建设者而言,是一次风险重重的挑战。为此,项目团队凝心聚力,闯关夺隘,最终管内直径1米的供水干管似游龙般成功过江。
“穿江距离长,是项目建设的第一道关。”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定向穿越及回拖的长度达到2.06公里,为此项目施工方以1.03公里为单位分两段制管,中间仅需1次焊接“合二为一”,避免因焊接时间长增大管道过江施工风险。
地质条件复杂,是建设者面对的第二道关。据了解,管道穿越的乌龙江地质含中砂、淤泥质土夹粉砂等,条件复杂,孔洞施工时容易发生冒浆、漏浆、塌孔等现象,这对导向孔掘进施工时使用的泥浆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钻头喷嘴往外喷射的泥浆,可为钻杆降温、润滑便于钻头作业,更重要的是增强对孔洞孔壁的保护。”项目负责人介绍,为此,项目施工方在过江水域进行水样采集,并开展泥浆制作试验,确保制作的泥浆性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工程需要。
沉降风险也是项目建设者面临的一道难题。穿越线路途经的三环路和闽江南、北防洪堤,均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为此,项目施工方通过建设保护套管并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防范道路及防洪堤沉降。
设备性能要求高,是项目建设需要闯过的第四道关。针对长距离穿越难点,项目施工方在出土点采用了1000吨回拖力的主钻机,在入土点采用了500吨回拖力的辅助钻机,同时采用了800吨回拖力的推管机,3个机械“大力士”坐镇,共同完成长距离、大口径管道的穿江作业。
水平定向钻钻机司钻员盯紧作业参数。
力争6月底通水高新区
“在过江管道成功穿江后,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开展最后扫尾工作,尽快实现飞凤山水厂与高新区的供水管网互联互通。”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6月底前,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供水管道将具备通水条件,正式投用后可为高新区每日提供5万吨高品质饮用水。
这是一条增添发展活力的过江供水管道,它的一头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深度处理水厂飞凤山水厂,日供水能力达30万吨;另一头是高新区,这里发展日新月异,各类人才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高新区现状供水规模已无法满足区域发展与建设需要。”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工程通水后,将实现主城区与高新区之间供水的互联互通,为高新区供水安全再添一道保障。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叶虹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