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纪录片《云上的故乡:鼓岭》。该纪录片以跨越百年的鼓岭故事为主题,通过在中美两国的跟拍走访,挖掘珍贵史料和动人细节,全景展现这片山间故乡与中美民间友谊的深厚情缘,再现鼓岭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传奇。
纪录片《云上的故乡:鼓岭》。视频截图
百年鼓岭
中外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
鼓岭位于福州东郊,海拔800多米,气候清凉宜人。19世纪中叶,福州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大量外国人到此工作生活。然而,闷热潮湿的福州夏季令许多人难以适应。1885年,美国传教士吴思明意外发现鼓岭。自此,鼓岭成了众多外国人的“避暑天堂”。
自1886年起,鼓岭逐渐形成一片别具风格的村落。最多时,这里聚集了来自英、美、法、德等20多个国家的外侨,超过300栋中西合璧的别墅点缀山间。与此同时,中外居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互相帮助,留下了无数温馨动人的故事。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讲述了一段跨越世纪、跨越大洋的鼓岭情缘,“鼓岭故事”由此开始广为人知。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人加德纳,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福州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虽然十年后全家迁回美国,但他一生都怀念着鼓岭。临终前,加德纳口中还一直喃喃念着“Kuling,Kuling”。
此后,以医术闻名的福益华、蒲天寿、美德信等医生,兴办西式教育的柯志仁、柏龄威、蔼树棠,主导了福州近代建筑设计潮流的范哲明,在抗战中作出贡献的穆蔼仁……越来越多外国友人与鼓岭的故事被逐渐发掘、传唱。
柯志仁(左一)打虎归来。 柏龄威家族提供
珍贵历史片段
还原跨越百年的温情记忆
据悉,《云上的故乡:鼓岭》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发起的原创项目,共2集,每集25分钟。纪录片从多位与鼓岭有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讲起,将尘封的往事娓娓道来。
1900年,美国传教士柯志仁来到福州。他的传奇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当年,鼓岭附近常有老虎出没,威胁村民和家畜的安全。柯志仁一次偶遇五只老虎,只凭一把雨伞吓退猛兽。为保证鼓岭一带居民的安全,柯志仁在鼓岭成立了打虎队,用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猎枪捕杀老虎,成为鼓岭上的“洋武松”,不仅登上了美国杂志,还与当地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柯志仁的后代——现年82岁的毕乐华,在纪录片中追忆了这段家族历史。毕乐华的母亲柯妙玉更是在鼓岭度过了童年,并在鼓岭与毕理在相识相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都将鼓岭视为故乡。
记者注意到,在纪录片中,展现了多个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在柯妙玉的日记中,记录了许多关于鼓岭的点滴:山间的小路、凉爽的空气,以及中外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毕乐华父母合照。视频截图
这些珍贵的文字后来被毕乐华整理成书《鼓山的女儿》,以此纪念鼓岭的美好岁月。
纪录片还记录了一对跨国“姐妹”——毕乐华和李怡英的故事。两人出生于1941年,她们用福州话交谈,结伴在鼓岭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纪录片将在9日播放第二集,聚焦另一位重要人物——美国飞虎队中尉穆蔼仁。他不仅支援中国抗战,还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并陪伴家人在鼓岭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穆蔼仁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入闽江,表达对中国的眷恋。他的儿媳穆言灵为传承这段历史,创立了“鼓岭之友”网站,发掘和整理了无数与鼓岭相关的历史资料,推动中外文化研究的深入。
1913年拍摄的鼓岭272号别墅(即今“古堡别墅”,当时为柯志仁家族所有)。毕乐华提供
讲好鼓岭故事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鼓岭的故事不仅停留在记忆中,它正焕发新的生机。有20多处历史建筑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努力下得到修复;超过500位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重新取得联系;10多个海外家族重返故地,寻找祖辈足迹。鼓岭逐渐成为中美文化交流与友谊的象征。
2012年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全力推动鼓岭的保护开发和综合整治,成立了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鼓岭的保护开发走上了快车道。
柯志仁的著作《蓝虎》,讲述他在福建狩猎的过程。林轶南收藏
鼓岭管委会全力推动鼓岭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陆续完成了约20处历史建筑的修复提升,包括李世甲别墅、万国公益社、鼓岭邮局等地标性建筑。万国公益社被打造成“鼓岭故事——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对外交流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主题馆,串联整合了周边文化展馆、历史古厝等,成为经典的参观路线。
“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2023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时如此寄望。近年来,在鼓岭管委会和中外人士的牵线搭桥下,众多外国友人家族纷纷聚首鼓岭,续写鼓岭故事。
“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鼓岭作为中外民间交流的平台,常态性开展鼓岭国际文化活动,架起了青年一代文化交流的桥梁。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