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福建8人入选!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福建8人入选!

今年,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选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经主办单位严格审查,共确定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99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3名,“见义勇为”类58名,“诚实守信”类59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54名。

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了公示启事和候选人事迹。其中,福建8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他们分别是:左允甘、叶德奕、史玉阳、钟亮生、陈清洲、林占熺、郑明妹、翁秀菊。

向他们致敬!一起来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114

左允甘

左允甘,男,汉族,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纪委原副书记。

左允甘热心慈善事业,义卖书画作品,倾力助学助残,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助残疾人家庭圆“安居梦”,以一颗热情的心和一次次行动,尽己所能感化、带动周围的人。

2006年,即将退休的左允甘思考着如何做到对学生的资助“长流水,不断线”,爱好书画艺术的他,想到了书画义卖捐资助学。2007年,他推动成立了“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助学促进会成立以来,左允甘将创作的800多幅书画作品进行义卖,募集善款近700万元,共资助宁德市蕉城区、周宁县177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帮助20多名特困学子解决困难。左允甘的赤诚之心吸引、感染了许多爱心人士,许多企业家或出钱或出力,纷纷对贫困学子伸出援手。

左允甘曾担任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牵头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2015年,因年龄原因,他不再担任常务副理事长,以爱心志愿者身份继续参与“安居工程”。为了摸清农村残疾人无房户实情,多渠道筹措资金,2007年以来,他和基金会其他成员一起,不辞辛劳,深入福建省50多个山区县、400多个乡镇村,了解残疾人家庭困难情况。左允甘为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捐献了600多幅书画作品,多次组织动员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善书画院的书画家创作,先后8次在福州、香港等地开展义卖活动,共募集善款860多万元。10多年来,帮助95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圆了“安居梦”。左允甘还牵头组织开展关爱残疾儿童行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向残疾儿童发放学习生活用具、营养食品等“爱心大礼包”。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左允甘克服视力障碍和腰痛困扰,创作了60多幅书画作品,发动义卖,在大家的支持下,最终筹措了20万元善款捐赠给了抗疫一线。

左允甘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115

叶德奕

叶德奕,男,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周宁县供电公司装表班班长。

从普通电力职工到全国劳动模范,在助人为乐路上,叶德奕坚持“长跑”,勇毅前行,用真情抒写人间大爱。

从1992年至今,叶德奕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这些孩子中有来自单亲家庭的,有家庭困难的,有留守的,也有的是孤儿。最多时,家里同时住着11个孩子。叶德奕先后资助了60多个学生,其中有30多个是外地学生。在叶德奕陈设简陋的家中,有一个装满他30年来各类助学汇款单收据的抽屉,这些汇款单少则几十元,多则数千元,而汇款对象都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对这些孩子疼爱有加、慷慨解囊。

生活上,叶德奕对自己十分“抠门”。他全年穿着工装,唯一一套西服还是10年前为了去北京领奖而买的。他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却舍不得买运动鞋,经常光着脚跑步,朋友们称他为“赤脚大仙”,他却说:“一双长跑运动鞋动辄几百元,光脚跑可以省下不少钱,就可以再多资助一些学生。”

2004年,在为周宁县李墩镇黄埔敬老院检修线路时,叶德奕遇见了年过八旬、生活不能自理、曾有过轻生念头的叶志岱老人。从此以后,叶志岱和敬老院里的其他老人成了叶德奕心头的牵挂。闲暇之余,叶德奕常到敬老院陪伴老人,给他们按摩、做饭。为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叶德奕自费为敬老院添置了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毯等物品。在敬老院,只要提及叶德奕,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大‘家’好了,小‘家’才会更好”是叶德奕从事志愿服务秉持的初心。自2003年注册成为志愿者以来,他尽全力助人,工作以来仅有的两次请休年假,都是因为他要以志愿者的身份赶赴灾区救灾。在叶德奕的影响带动下,国网宁德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德奕志愿服务队”。

叶德奕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211

史玉阳

史玉阳,男,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泉州市直公务用车平台驾驶员。

史玉阳勇斗歹徒,擒拿小偷,身负重伤,践行见义勇为的人生誓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正义的坚守。

史玉阳身上的重伤,是在2016年落下的。当年7月25日晚上,史玉阳骑车经过泉州市区打锡街,发现一名赤膊男子正在殴打一名妇女及两名孩童,还一直试图抢夺妇女的包。史玉阳见状立即上前劝告,赤膊男子却将他连人带车推倒在地。史玉阳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劝阻,虽然制止了男子对妇女孩童施暴,但对方恼羞成怒,转而对史玉阳拳打脚踢。后经医院检查,史玉阳胸口左侧第三根肋骨骨折,右侧第二根肋骨骨折,脊椎横骨断裂,肺部严重挫伤,颅脑严重震荡,从此落下伤残。

类似这样见义勇为的行为,还有很多。1993年,史玉阳在泉州晋江磁灶镇一家修理厂上班,10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他骑车途经兴贤路东浦路口时,看到两名男子骑着一辆没牌照的摩托车,尾随一名女子,摩托车上还插着一把刀。他立即意识到,这应该是飞车歹徒。于是他主动靠近那辆车,找准时机把刀抽了过来,同时大喊“站住!”。两名歹徒被他吓唬住,慌不择路,立刻弃车而逃。就这样,史玉阳成功制止了一次抢夺案的发生。

1995年5月,史玉阳在泉州浮桥菜市场买菜,看到一名男子把一女子推倒,并抢走了女子的全新自行车,女子倒在地上喊着“抢劫”。史玉阳二话不说追了上去,在他的带动下,另一名热心男子也开始追赶,两人一路追到了1.5公里外的池亭村才把歹徒追到,经过一番搏斗后,歹徒被扭送到了当地派出所。

史玉阳说:“遇到事时就应该去帮忙,挽救受害人的生命和财产,不然良心过不去。”

史玉阳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336

钟亮生

钟亮生,男,汉族,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钟亮生恪守承诺、诚信经营,面对损失,不逃避不推脱,在养蜂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始终热心扶持残疾人发展养蜂事业,成了当地残疾人脱贫创业的“福星”。

2006年,钟亮生说服村中8家养蜂户,把“蜂种”集中起来“科学养蜂”,并向他们承诺:“若成功了,利润按‘五五’分成;若失败了,则按每户500元保底‘赔偿’。”但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他们的蜂几乎全部冻死。同时,因蜂场忽视管理和防治,造成中蜂囊状病暴发,造成损失近10万元。面对困难,钟亮生坚守承诺,给8家养蜂户送上了“保底利润”。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蜂农,在网上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靠着这股拼劲,钟亮生的蜜蜂越养越多,养蜂事业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已成为武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2010年9月,钟亮生主动找到武平县残联,和他们签下了共同扶持残疾人养蜂的“三三制”协议,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养蜂项目可得到县残联1/3的补助款,他再扶持1/3的款项,由蜂农自筹剩下的1/3款项。他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因降低了残疾人的投资门槛和投资风险,当年就有17户同钟亮生签订养蜂协议。第二年想养蜂的残疾人人数猛增,这让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他再一次陷入窘境。但钟亮生没有犹豫,借钱兑现了诺言。截至2023年,已有192名残疾人和338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过上“甜蜜”生活。

钟亮生自开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以来,踏实经营,诚信纳税,2021年被聘任为龙岩市税务特约监督员。2023年,钟亮生检查出鼻咽癌晚期,病床前,他对妻子和子女说:“卖车卖房也要把我所欠的债务还清,一定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待身体稍有好转,他又开始通过电话、微信帮蜂农解决各种问题。

钟亮生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441

陈清洲

陈清洲,男,汉族,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二级高级警长。

陈清洲始终保持忠诚警魂,坚持匠心耕耘,一心为民,为广大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高地和道德丰碑。

陈清洲是百姓心中的“亮灯警察”。2007年到2011年,他用脚步实地踏勘了辖区所有的交通线、段、点,促成辖区新设新建斑马线18条、红绿灯15座,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亮起路灯,辖区所有中小学校交通安全设施得到全面完善,所有乡村水泥道路、山地旅游专线路施划起交通标志、标线,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陈清洲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2016年,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患病期间,他依然心系工作,在网上解答群众的咨询求助,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只要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重新投入工作。

陈清洲是网民粉丝的“好警蜀黍”。2011年,他开通个人微博,用贴近百姓生活的网言网语弘扬主旋律,微博粉丝近200万。他在微博创建的“清洲说警事”安全宣传专栏,阅读量超10亿人次;开办的“清洲帮寻人”公益寻人栏目,阅读量超20亿人次,帮助找回失踪人员300多人。2021年,他结合自身的抗癌经历开辟“寻医问药”和“现身说法”等专栏,为癌症患者带去温暖和希望。

陈清洲是古道热肠的“调解达人”。2022年,他频繁奔走于派出所和村居之间,招募调解员队伍,建立调解室,亲任调解顾问,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会竭尽所能帮忙处理,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

陈清洲是辖区群众的“良师益友”。他自创各种家庭安全防范小妙招,主动担任防骗宣讲团团长,于2022年10月在当地美食广场打造“反诈一条街”,辐射周边6个村居、5万余人,辖区诈骗警情同比大幅下降。

陈清洲是厦门警队的“榜样人物”。他结合自身从警经历,每年为新警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民警快速成长。他的徒弟林志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他工作过的灌口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派出所”。

陈清洲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444

林占熺

林占熺,男,汉族,1943年1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林占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发明菌草技术,有效破解“菌林矛盾”的世界难题;他秉持科技助农的初心,利用菌草技术开展扶贫及援外事业,体现出中国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

林占熺出生在闽西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对百姓农作辛苦有深切体会,从小就立下了以科技助农的人生目标。农业院校毕业后,他义无反顾选择了科研创新的艰辛道路。上世纪70年代,食用菌产业迅速兴起,林占熺敏锐地认识到,“砍树栽菇”严重破坏生态,菌业发展不可持续。儿时用芒萁和面烙饼、曾在真菌研究所工作的经历,让林占熺联想到,可否“以草代木”,用芒萁替代树木栽培香菇。为了解决“菌林矛盾”,林占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研发。没有实验场所、设备、资金,林占熺就靠几根自行车钢线、几十支试管和借来的几万元钱,白手起家。历经无数次科学试验,1986年,菌草技术发明终获成功,开创了菌草研究新兴交叉学科,开辟了菌草新兴产业和菌草生态治理新路径。当时,许多国家高薪聘请他做学术顾问,林占熺予以婉拒,选择用菌草技术开展扶贫及援外事业。

林占熺带领团队将菌草技术推广到31个省(区、市)500多个县(市、区)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闽宁对口帮扶菌草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市15个县实施,为此,林占熺50多次走进宁夏。据扶贫部门统计,到2011年,闽宁对口帮扶菌草项目累计新增产值2.669亿元,增加就业2.28万人,培训菇农4.85万余人次,受益农户1.75万户。为了技术推广,他在福建尤溪山村遭遇车祸摔断两根肋骨,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遇到过部落冲突,在莱索托遭遇持枪劫匪,但他始终置生死于度外,把责任担当和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201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为国际减贫事业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0年,以林占熺为代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林占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534

郑明妹

郑明妹,女,汉族,1947年10月生,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康美村村民。

郑明妹照顾残疾的小姑子数十年,在公婆、丈夫去世,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依旧对小姑子不离不弃,用一颗朴实的爱心,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家住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康美村的林明娇患有先天性肢体障碍,左侧手脚畸形,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郑明妹比林明娇大7岁,二人一同长大。小时候,大人们忙着干活,郑明妹便承担起照顾林明娇的责任,二人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后来,郑明妹嫁给了林明娇的哥哥,两人变成了亲人。为了兼顾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郑明妹打起了零工,和公婆轮流照顾小姑子。公婆去世后,郑明妹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专心照看小姑子。她和丈夫一个外出赚钱养家,一个照顾家里。

10多年前,郑明妹的丈夫去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困难。家里没有了稳定的劳动收入,姑嫂两人的生活只能依靠每月几百元钱的低保金和郑明妹女儿的贴补。为了能减少生活支出,郑明妹每天除了照顾林明娇还下地种菜,过得十分节俭。

郑明妹每天悉心为林明娇梳头、穿衣、准备饭菜。家里的房子条件比较差,没有冲水马桶,每次上厕所,郑明妹得搀扶着小姑子,之后,还要提着痰盂到远处的公共厕所去倒。早些年身体还好时,郑明妹会用轮椅推着林明娇出门逛庙会。到了冬天,郑明妹白天会把椅子搬到外面,让林明娇晒太阳;晚上会准备好热水袋为林明娇取暖。如今,郑明妹已逾古稀,腰椎摔伤,做起家务活越来越吃力,但她仍然日复一日地照顾着林明娇。

郑明妹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称号。

539

翁秀菊

翁秀菊,女,汉族,1971年9月生,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翁墩社区清洁员。

翁秀菊20余年无怨无悔地照顾年迈的公婆、残疾的丈夫、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儿子,支撑全家人的生活,用坦然的心境面对生活的苦难,用大爱之心谱写一曲孝老爱亲的人间赞歌。

2001年,在大田县广平镇当养路工的翁秀菊下岗后,认识了在三明水泥厂当化验员的丈夫刘少云。刘少云年少时不慎摔伤,左脚掌的前半部分被截去,后来又因用药不慎,造成双耳失聪,与人交流只能靠纸笔。刘少云虽然身患残疾,但性格善良朴实。他们结婚后,下岗的小叔子患上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2002年,患哮喘病多年的公公病情加重,只能卧床休息;2007年,水泥厂改制搬迁,丈夫也下岗,且身体每况愈下,渐渐连家务都帮不上忙;婆婆年老体弱,幼小的儿子嗷嗷待哺……生活的困难没有击垮翁秀菊,她决定去医院做护工补贴家用。翁秀菊利用做护工时学习的护理知识,悉心照料家里的病人。尽管如此,2010年2月,久病的公公还是离开了人世。

翁秀菊含辛茹苦,勤俭持家。为就近照顾家人,她做了社区清洁员。可小叔子每月需要五六百元的药费,孩子要上学,妈妈和婆婆要看病,清洁工每个月的工资实在入不敷出,她又到饭店兼职端盘子、洗碗……即便家里一贫如洗,她也没有开口向亲戚好友借钱,而是省吃俭用。每天凌晨5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经拿着扫帚投入工作中。

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翁秀菊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翁秀菊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称号。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文明网

编辑:翁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