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自体心康复人工心“退役” 福建首个人工心脏植入者迎“心”生

2019年,陈良万教授团队为郭先生施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资料图)。

近日,接受福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患者郭先生(化姓),成功关停了人工心脏。原来,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他的自体心脏得到充分休整,获得了“心”生。

2019年,37岁的郭先生被确诊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严重时,他在夜间无法平躺,只能靠在床头坐着睡觉,白天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怀着一线希望,他来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寻求帮助。

入院检查显示,郭先生的心脏大如牛心,左右心功能严重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仅剩24.5%(健康人通常在50%至70%之间),发生猝死的风险极高。该院心外科的陈良万教授团队经过多方考量,决定为郭先生植入人工心脏。2019年6月,他接受了福建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人工心脏,即心室辅助装置。手术时无需切除自体心脏,而是将人工心脏植入左心室或右心房旁,建立新的循环系统,替代部分心脏功能。

植入郭先生体内的人工心脏名为“永仁心”,由血液泵、人工血管、体外控制器和泵缆组成。术后,他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包,里面装着5公斤重的电池等装备,日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洗澡需带防护套、不能游泳等)。但是,他的心功能逐渐改善,心脏明显缩小,诸多症状大大缓解。

“多亏了这颗人工心脏,我才能见证儿子踏上高考考场。”郭先生感慨地说。过去3年的复查中,郭先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45%。今年初,陈良万教授团队经评估后确认,他的心脏已具备自主循环能力,可以摆脱人工心脏的辅助。近日,郭先生的体外泵缆被剪除,人工心脏顺利停机。

截至目前,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本院自主及指导他院共完成了100多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目前,本院完成的50多例手术中,约有10%患者达到了停用人工心脏的标准。

“人工心脏主要有3个作用: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功能恢复后撤除;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长期生存。”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的李虔桢主任医师说。

“人工心脏不能完全取代逝者捐献的心脏(同种异体心脏)。”李虔桢指出,接受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常更高,而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出现血栓堵塞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