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公里三角梅同时绽放
——探秘福州城市绿化养护监管系统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五一”假期临近,榕城大街小巷、高架桥边、立交互通间,三角梅热烈盛放。红霞铺展、繁花似锦,许多市民在出行中邂逅这一美景,也不禁好奇:为什么这么多条道路的三角梅,像是约好了一样,同时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走访养护一线,追踪这场“默契花事”背后的故事,发现答案藏在科技支撑和园林人的用心呵护中。
站东互通三角梅花开正盛。
一路花香一路景
“原来每天上班最烦的就是堵车,但现在看着桥上的三角梅,心情也跟着变好了。”车主陈葳笑着说。他每天必经的尤溪洲大桥,如今已是他心中最“治愈”的一段路。
司机林先生也深有共鸣:“以前上高架是为了赶时间,现在是为了看花。”他说,蜿蜒高架在三角梅的点缀下,仿佛褪去了钢筋水泥的冷峻,成为通往春天的道路。
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赏花攻略,小红书上三角梅“瀑布”打卡帖层出不穷,琴亭环岛西、西门兜人行天桥、三环桂山路口等地成为追花热门点。
据介绍,当前市区共有65座高架桥种植了约125公里“同安红”三角梅,还有55座高架桥分布着62公里的“小叶紫”三角梅。其中,“同安红”为本地品种,适应福州气候,是当前绽放的主力品种;“小叶紫”则将在5月中旬进入花期,为城市花景接续发力。
“科技妙手”调花期
让满城花开不再“靠天吃饭”,背后是园林人的细致调控。
近年来,福州市启用城市绿化养护监管系统,通过物联技术赋能,远程掌控三角梅的分布路段、光照情况、生长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土壤pH值等关键参数,实现三角梅生长环境数据的整合。
“在市区范围内,各地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不尽相同,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很难达到总长度逾百公里的三角梅在同一时段一起绽放。”市绿化管理处养护管理科负责人唐晓锋告诉记者,有了技术手段的加持,园林工人在控水、控肥、修剪、浇水等方面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实现精准控花。
“今年春节假期一结束,我们就全面启动了三角梅复绿工作。”唐晓锋介绍,福州冬季部分三角梅会落叶或受霜冻,养护团队第一时间修剪病枝、枯枝,施复合肥,并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保障三角梅如期盛开。
“更巧的是,今年三四月晴雨分布均衡、气温适中,给花期调控创造了理想条件。”唐晓锋说,从3月起,福州每逢工作日晴、周末偶有小雨,正好配合控水周期,有效避免了去年因连日阴雨导致的“难成花苞”问题。
“护花使者”深夜忙
当城市沉睡,三角梅的守护者们却在夜色中奔忙。
4月23日晚11点,远洋路高架桥上,一支10余人的养护小队在夜色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LED反光背心在路灯下闪闪发亮,交通锥上的警示灯规律闪烁,桥头一辆防撞缓冲车静静守候,为这场深夜“花事”撑起一道安全屏障。
养护工人李藩建正操作绿篱机,仔细修剪三角梅的枝条。“今晚主要是修剪和除草。”他说,修剪不仅能保持花形美观,还能促进新枝新花的生长。
养护高架三角梅的工作,李藩建已经做了2年多。这些花在他眼里就像“自己养大的娃”,品种、颜色、性状他都熟稔于心。
因为要错开市民出行时间,养护团队的作业时间通常安排在深夜10点到次日凌晨4点,他们像“城市夜行者”,在高架桥和互通桥上缓缓前行,一寸寸打理、一步步呵护。“久了也习惯了。”李藩建笑着说,花开得好,市民看着舒服,一切都值了。
这份城市浪漫的背后,是深夜里无数“护花使者”的匠心守护,也是交通、交警、养护单位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的成果。“当前的工作重点依旧是做好正常养护,及时供水、清除杂草、合理施肥,让三角梅‘吃饱喝足’,以最佳状态迎接盛花期。”市绿化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说。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